童心解读教育研究中心活动简报
童心解读教育研究中心活动简报
金坛新城实验幼儿园(组织) 2021年10月28日
本期主题:如何在区域观察中尽可能地看多看全?
参与人员:童心解读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合作园、新幼种子教师及协作园
关键词: 走进儿童 静心 观察 看多 看全
【教研简介】
儿童是用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解释世界,唯有细致观察方能了解儿童、发现儿童、走进儿童。为了更深层次理解“观察”,寻找“观察”融合的价值和意义,我园基于“两全原则”下如何在区域观察中尽可能看多看全开展了系列区域观察及教研活动。老师们带着自己的思考,用眼睛捕捉、用镜头记录,用脚步追随,静静观察儿童,慢慢看懂儿童。
【教研经验】
前期思考:“两全原则”下如何理解看多看全?
全部、全面 多方面、多领域
尽可能多地看到更多的幼儿、更多的信息
问题一:为了能够看全看多,我们观察前要做哪些准备?
作为陌生观察者:
了解班级区域布局图,提前熟悉环境。
2. 提前设计观察量表
提前确定观察目的和观察重点
根据预设的观察目标梳理核心经验
预设站位及观察行径路线
提前了解投放的材料和种类
了解当下主题开展情况
与班任老师交流互动
作为班任教师:
1. 班级两位老师分配好点和面的观察
2. 根据班级幼儿情况,设计观察点及持续跟踪观察
3. 调整心态,戒浮戒躁,慢下来、静下来
4. 了解幼儿选区情况
5. 了解幼儿前期经验,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及各类玩法
问题二:观察中要怎样看到全部幼儿,又要看到某一个区域所有幼儿的活动状态。
可以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观察
面:
1.分时间段观察100%的幼儿在哪儿?在干什么?
2.观察各区域的人数、性别
3.观察班级幼儿区域选择
4.观察幼儿选择的材料
5.观察幼儿游戏时长
点:
1.观察个体幼儿的语言、动作、行为
2.观察幼儿的情绪(面部、神态表情;眼神)
3.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4.观察幼儿与环境、同伴的互动
5.观察幼儿行为习惯
6.学习品质
观察记录方式:
1.利用工具拍照、视频的方式
2.画幼儿行动轨迹图
3.可用便捷的符号或简图
问题三:观察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信息解读:
1.对接工具书(常模指标、《指南》)
2.利用工具书
3.对话幼儿与教师
后续支持:
1.分享交流:幼儿经验分享、同伴互学(展示台、困惑、解决方法、座位安排)
2.材料提供方式:支架性材料、图示、记录表
3.教师提前准备:了解游戏价值;了解幼儿需求和兴趣
4.设计相应课程
5.持续跟踪观察
6.建立幼儿个体成长档案
【合作园角度】
观察时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观察方法,同时班任教师也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非班任教师和班任教师的视角是有差异性的,这样一个有对话,有碰撞的真实的教研现场才更有价值。
观察的本质和聚焦点是老师要把眼睛放在孩子身上,看见孩子,看见个体孩子的情况。
观察量表的设计基于什么考虑?可以和个性的经验结合起来。
在看别人的同时,也是在照镜子。可以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存在的优点与不足。看—看见—看懂,教师的提问方式可以用开放式、启发式的语言去引导幼儿。
把握好交流分享的目的,分享交流前可以做哪些准备可以更好地服务幼儿交流?如:围合时的座位、作品展示台、老师与幼儿交流的状态。
除了孩子游戏的时候需要观察,收拾整理环节教师也需要观察。观察孩子们都在收材料了吗?有孩子来到交流区了吗?没有来的孩子为什么没有来?当下孩子所做的事情是他必须要做的吗?
教师的支持适合与否,需要教师长期的去支持、分析、调整。通过材料的调整以及记录纸的提供帮助孩子梳理自己的已有经验。
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要清楚地知道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改变教研的思路,先从你看到了什么,到你是怎么看到的,做了哪些准备?再借助其他人分享的经验,去优化已总结的经验。具体的去追一追看到什么的背后他是怎么做的?她是怎么想的?
观察不是技术活,是一种爱,是一种态度,是生命陪着另外一个生命的感觉。教师要带着问题去观察孩子。
绘本资源的使用在课改的背景下,要加强区域核心经验的了解。
对于管理者而言,“全”是整体,是整体的观察,更是整体的感觉。
【专业引领】
吴亚英园长:
一、从“看到”——“看懂”循序渐进
教师提前熟悉材料。
区域中投放的材料老师要先玩一玩,跟着孩子学着玩。
同时要了解区域中材料投放了多少天?孩子玩了几次?前期经验有哪些?
班任老师对班级幼儿的经验要有前期了解。
各领域的核心价值,发展常模要梳理,与儿童外显行为衔接。
聚焦某种材料的多元点。
某种材料参与的人数不同,次数不同,玩法也会不同,即核心经验也是不同的。
二、观察要及时回应
1.教师陪伴时要用眼神、体态、语气给予回应。
2.及时回应:
回应什么?
什么时候回应?
用什么方式回应?
3.观察信息的使用
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时孩子的,不是教师的评价,是幼儿经验互学,也可以是零散经验的回顾,教师进行梳理。
思考点:
观察与安全维护的关系?
班任教师观察与非班教师的观察的差别?
“应为”和“能为”的关系?
“哇时刻”和寻常时刻?
童心解读教育研究中心(新城实验幼儿园)